第1665章:此去千里望家国、不知故园、音信如何
而这个时候的沈墨,却是正忙得不可开交。
相信红袄军的任何一个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会大吃一惊。
就在这天,大师兄沈小虎作为信使来到了沈墨的军中。
他原本早就已经赶到了,但是由于沈墨当时在泰安方向没有回来,所以这位携带着大量机密文件的大师兄,就只好停在灵山岛海军基地里,等着沈墨回来。
而这一次马志远去往草桥镇购买军械的时候,顺便带回了杨妙真全军返回的消息,所以这位大师兄随即就从灵山岛赶到了诸城军营中。
自从沈墨进入山东,如今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时间,在这期间有很多紧急军情和紧要事务,都要报告给沈墨本人。
虽然这些紧急事务都在姜姑娘的手上得到了妥善处理,但是让这位统帅随时掌握局势的变动,却是必不可少的。
等沈墨在自己的房间里见到了大师兄之后,他就将大师兄带来的公文逐一浏览了一遍。
沈墨一边看着这些公文,脑海里已经勾勒出了文件中描述的,各个事件的全貌。
最开始的一部分当然是紧急军情,沈墨看的第一份文件就是来自于临洮路,倚天要塞回来的情报。
李慕渊防守的倚天要塞,依旧是安然无恙!
在沈墨走之后,金国果然组织起了几路联军,想要试图拔除这个要塞。
但是如今2.0版的倚天要塞,实际上是经过了花神组三个女孩在长期惨烈的攻防战过后,总结了经验教训后重新设计成的。
并且要塞的主将李慕渊在得到了磨练之后,防守方面也是更有心得。这样各种有利的因素汇集到一起,倚天要塞的攻防战就变得毫无悬念可言。
对于这枚插进自己喉咙里的毒刺,金国军队在万般无奈之余,也不打算在它上面流更多的血了。
他们已经付不起动辄八九万人,填在这个要塞中这种巨大的损失!
所以金国的接连尝试了几次攻城失败之后,随即便在倚天要塞附近也修筑了城堡,和倚天呈对峙之势。
实际上,临洮路的战事就此已经进入了平静的相持阶段。
……
在这之后的第二份报告,说的是临洮路第一批移民过去之后,在本地安置的情况。
有由于沈墨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再加上这次过去的移民也经过训练和教育。所以他们在军队的帮助下,迅速的在临洮路站稳了脚跟,并且开始挥作用。
第一批的数万移民,在四海商社的帮助下,盖好了兼具防守功能的居民点。他们在盖好了房子之后就一边准备春耕,一边加深军事训练。
尤其是在山东境内,在战争中活下来的红袄军老兵更是利用他们的经验,将临洮路的各个民兵队伍操持的有声有色。
看起来这个将山东百姓移民到临洮路的计划,在实施方面已经没有问题了。沈墨心满意足的看着这份报告,心中想道:
“现在唯一还差的,就是人数而已。再有80万到100万人的移民到临洮去。那这个西北边陲之地,就真的彻底成了他的国土了。”
在这之后,就是临洮路西夏边界马市的情况。
报告上说,西夏人已经将战马交换的货物,从钢臂弩扩展到了更加精良的铠甲、还有各种军事装备上面。
西夏的冷锻瘊子甲家虽然是冠绝天下,甚至不输于沈墨工厂里大批制造的外销型锻钢鱼鳞甲。但是瘊子甲的生产成本之高、制造之费时、却是任何军队都无法忍受的。
所以又便宜又好的鱼鳞甲,已经成为马市上的第二种拳头产品。
再接下来,沈墨又把手中的文件一本一本的看了下去。
四川的民政经过宋慈的治理和整顿,已经将一切纳入了正轨。建立在蜀中一带的军工和军火两大基地,建设的进展也异常顺利。
除此之外,还有几份海外辗转送回来的报告。
在这些报告中间,沈墨在临安的弟子宋无悔,给他送来了一份由宋无悔自己编制的《铁心计划》。
这个计划让沈墨考虑了好久之后,终于给予了肯定的批复。并且沈墨让姜瑜馨姑娘和武毅文一起配合宋无悔,去将这个计划执行下去。
在这之后,当沈墨打开下一份文件的时候,这一次终于出现了一个坏消息。
……
这是他手下的四海商社掌门人,龙玉决给他来的一份报告。
据龙玉决在报告中说,如今临安的经济形势已经开始生变化。临安城赵与莒的大宋政府,经济状况正在越来越趋向恶化。
这一点征兆随即就被敏感的龙玉决捕捉到,并及时报告了沈墨。
在龙玉决的报告中说,史弥远开始乱“交子”,并且这种纸币的信用也越来越低。
如今大宋民间对交子乱已经是民怨沸腾。史弥远不得已采用了政策上的高压手段,在能继续强硬推行这种交子。
龙玉决说,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大宋的经济就会开始逐渐走向崩溃!
……
沈墨合上了这份报告以后,他闭着眼睛靠在椅子背上,长长的叹了口气。
在脑海中,沈墨尽力搜索着自己前世所知道的历史。
其实很多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造成的,这一点却往往被大家所忽视。
沈墨记得在前世就曾经看过一个学说。根据后世自然学家的研究,就在自己所在的这个南宋历史时段里。由于蒙古草原上的温度开始逐年升高,所以草木就变得异常繁茂。
这就造成在这个时间段里,整个蒙古草原上的马匹数量开始大幅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出了一个铁木真这样的枭雄,那么蒙古兵的席卷天下之势,就是不可避免的事了。
除此之外,还有小冰河期导致明朝灭亡的学说,这都已经是后世历史学家熟知的理论了。
在南宋灭亡这件事上,其实还有一件很少人知道的事,正是这件事,在风雨飘摇的南宋后背上推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