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0章:汗青功罪有何惧、与民争利、为民夺利
这时沈墨向着龙璃儿笑道:“命令工业部门,加快缫丝机和纺织机的生产速度。”
“毕竟利用十几天的时间抢运蚕茧,像这样的事最多这一季也就够了。”
“等到明年春蚕季到来之前,我要在每一个桑蚕产业集中的州府里,都树立起一座缫丝工厂!”
“哎呀我的天!这还了得!”
沈墨这句话一出,大家的眼前已经浮现出了一片让人惊奇的情景。
要是在大宋每个桑蚕产出的地方,都有通州的缫丝工厂甚至是丝绸纺织厂。到那时只怕整个丝绸行业,再也不会有任何不公正和压榨百姓的情况生了!
到了那时,每一家工厂里恐怖的加工生产能力和由此带来的巨大效益,只怕会让所有的蚕农喜笑颜开。
那时他们就不是被官府用绢税硬逼着养蚕了,而是欢天喜地的要飞快的扩大蚕业生产。
在短期之内,被那些贪官污吏和垄断丝绸商占据的红利,就会飞快的流入养蚕户的手中。
等那些织造工坊的织户进入通州工厂,变成工人之后,他们也将会是第二批利益的获得者。
在这之后市场运转开来,大量的丝绸就可以成为更多百姓都消费得起的产品。
而且广阔庞大的海外市场,那不断吞噬着丝绸、却也永远也难以填满的大嘴,最终将被华夏丝绸塞得满满!
到时寰宇之内的财富,都会飞速向着大宋的丝织行业集中。而在这其中不但百姓得利,国家的赋税增收,而且淮扬财团乃至于整个通州工业,都会因此呈现出爆式的增长!
当大家想到这里的时候,都已经被他们统帅的胸怀和眼界深深震撼了。
在这次涉及到桑蚕行业的翻天巨变中,沈墨居然同时兼顾了百姓、国家和自己财团的利益。他在干掉了无数蛀虫的同时,也让整个大宋的变革如同翻天覆地一般,走得越来越快!
……
在这之后,沈墨就在会场上制定了这次行动的详细计划和时间表。
这里面,以中秋蚕上市的时间为节点,调动起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庞大资源。
这次的行动,挥了沈墨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依靠着淮扬财团雄厚的财力。再加上泰山商社恐怖的转运能力,还有沈墨最为自信的先进工业生产力!
这个庞大的计划随即就在沈墨的布置下飞快的展开。没过多久,也同时在大宋的朝堂和民间,掀起了一场狂波巨澜!
……
当沈墨的奏本送到临安,他上奏天子赵与芮。请求天子取消蚕农身上的苛捐杂税,改为收取丝绸商税的时候。这封奏本随即就在朝堂上引了一场轩然大波!
可是朝堂上的那些大佬虽然极为愤怒,在道理上却根本没有办法对沈墨的计划加以辩驳。
因为沈墨上奏时说得清清楚楚,所有在百姓身上免除的赋税,都将在税关那边翻成三倍的收取回来。
沈墨还和朝堂上的天子约定,如果要是沈墨所说的与事实不符。并没有收到那么多的银子,导致朝廷的收入降低。
那样一年之后,沈墨将会在扣除自己的那六成的税款之际,将不足的部分用银钱给朝廷补上。
并且在一年之后,朝廷可以自动将变革后的商税,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可是到时如果真像沈墨所预料的那样,朝廷能收到三倍以上的商业税。那么这次革新后的税制,就将作为永久性政策,在大宋境内开始实行。
人家都拍胸脯保证了,而且还愿意拿自己的钱来跟你对赌,这些文武百官又能拿出什么来,跟沈墨唇枪舌剑的对决?
……
可是在这些人哑口无言的同时,却有另一些人张牙舞爪的跳了出来,明目张胆的跟沈墨对抗。
先就是那份由文官集团和儒家学界合作创办的报纸《儒林要闻》。
他们在沈墨上奏了革新税制的奏折之后,第二天反驳和诋毁沈墨的文章,就在报纸上刊登了出来。
当临安的百姓拿到这份《儒林要闻》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一连串拳头大小的黑体字:
“妄改税制、与民争利!”
接下来报纸的内容就是连篇累牍的诉说着,沈墨手下的走狗淮扬商团,开始要利用他们主子的势力盘剥百姓了!
他们妄图改变大宋祖宗旧制,打算把天下所有养蚕缫丝的人家全都逼得家破人亡,等等这一类的谣言和诋毁。
期间尽是穿凿附会和无耻的污蔑,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
可是创办儒林要闻的大宋学界大儒,还有朝廷中的那些反对沈墨的大臣,却万万没想到。当临安人见到了这张报纸上所说的内容之后,他们做出的反应,竟然跟自己想象的截然不同!
他们没有义愤填膺,也没有对沈墨的行径加以指责和声讨。当这些报纸一经售之后,最明显的反应就是……临安城内所有的绸缎,几乎都没人买了!
……
之所以造成了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结果,原因就是所有百姓一看到报纸,就知道通州沈郎又开始向着丝绸业动手了。
于是他们脑海里第一件反映出来的事就是,这件事儿跟茶业风潮出现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也就是说……丝绸要降价了!
现在临安茶叶价格,跟去年相比一斤还低了一百七八十文呢!
这些临安百姓们立刻就意识到,只要自己忍住这几天不买丝绸,说不定没过多久,丝绸价位就能跌到原本的五六成!
至于说百姓们心怀愤怒,或者是误解了沈墨的行动,这样的人可真是不多。
……
在这之后还没等到当天中午,临安日报就随即加了号外。
这一次的临安日报社主编张天如动作极其快速,在几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定稿和印刷。
在这之后,当临安日报的号外铺天盖地的在大街小巷上开始售卖时。百姓们一拿到这张报纸,随即就看见了上面的大字标题:
“与民争利,还是为民夺利?”
“大宋桑蚕业百姓生存现状调查——不忍目睹!”
“我们买丝绸时多花的那些钱,都养肥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