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当伍朝阳把望望远镜重新对准前方那三名骑手,望远镜放大后的景象,随即清晰地映入他的眼帘。
这三个人在行走时,目光在不住的观察四周,他们手里的骑弓上面还搭着羽箭。
当伍朝阳的目光落在那些羽箭的箭尖上,随即就看到那并不是闪着寒光的锋锐箭头,而是一个个李子大小,骨头雕琢成的球形!
三支响箭……这三个是蒙军尖兵,是他们没错了!
伍朝阳的心里,随即便是一阵狂喜!
……
蒙古人最重骑射,所以他们的弓箭也最为精良,就以羽箭而言,通常越硬的羽毛制作箭羽,射出的箭就越精准。
所以蒙古射雕手用的羽箭都是雕翎制作,特点就是上面的箭羽是纯黑的。
次一等的蒙古神射手,用的则是麻鹰或者鹞鹰、角鹰羽毛做成的箭羽,上面可以看到花色的条纹。
至于大宋这样的南方军队,制作箭羽的羽毛最好的也就是雁翎,也就是大雁翅膀和尾巴上的粗大羽毛,除此之外就只能用鹅翎了。
用鹅翎箭又被称为白羽箭,说实话好看是好看了,但是羽毛太软,射出去的箭也难以保证平直,往往古代的异族军队对这样的箭都是嗤之以鼻。
至于蒙古人用的响箭箭头,通常高级的都是用骨头磨制的。差一点的也有用蛇纹石雕刻的,最差的就是桦木。由于材质不同,所以它们射上天空时出的啸叫声也不一样。
至于大宋军队所用的响箭,则多数都是用竹哨制成,往往这样的响箭都用于军队中传递命令,或者是报告警讯。
这三个尖兵既然弓上搭的是响箭,显然就是为了随时给后面的大队传信,让他们一接到信号就布置防御、或者是分散逃跑。
看他们这支队伍,走的是蒙古人用尖兵探路的方式。后面的队伍里,又全是服饰各异的老百姓。而且探路的尖兵都是千中选一的射雕手,这一支队伍的身份立刻就得到了确认!
按照既定的作战方略,馒头山上的陆战队员都把身体在掩体后面藏好。没过多久,他们就听到了那三个尖兵绕过馒头山时,出的马蹄声。
这座馒头山虽然并不如何险峻,但是想要骑马跑上来也是十分费力。同时要是蒙古兵下马步行的话,他们笨重的马靴爬起山来也更加困难……因此他们根本就没上山。
伍朝阳和赵金锭借着松枝的遮蔽,看到那三个射雕手在开路时,目光不住的向着山顶上警惕的观察。
直到他们看到山顶附近,有几只野狼见到他们后,消失在山顶另一边。这些蒙古尖兵才从馒头山顶上,撤回了目光,又向着道路前方和河道另一边的山谷看去。
用野狼解除敌人警惕心这招,之前在通州军对付金国军队的时候,曾经屡试不爽,如今终于轮到这帮蒙古人上当了!
等到这支三人尖兵小组绕过了馒头山,眺望了远处的山势地形之后。见到周围没有危险,于是他们又派回去一名骑手在路口打着呼哨,示意后面的大队放心前进。
这时的赵金锭和伍朝阳,同时听到对方松了口气时出的呼吸声。
进展到这一步,整个伏击战最难的阶段已经平安过去了。接下来进入到作战时刻,基本上就再也没什么悬念了!
山上的陆战队战士们,静静地看着前方的敌军渐渐接近,慢慢的这支队伍的阵容也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只见队伍中,有一身褴褛,裹着破羊皮袍子的老人。有身穿袄裤,用布包着头的妇女。
还有身材健硕,显然身量还没长开的半大孩子,当然最多的还是中年和青年的汉子。
他们这些人大概总数有一百开外,估计有一百二十人上下。全都骑在马上,由一支猛军百人队保护着。
一看到他们的人员组成,顾天元随即就用手绢捂着嘴,低声咳嗽了起来。显然他也出现了激动的情绪,看来目标已经可以百分之百确认了!
然后等这支队伍渐渐绕过馒头山,从山北绕行到东面,行进到河水和山脚中间的路段时。
突然!清脆的枪声就像是过节时鞭炮一样,响彻清晨的天空!
一百多支步枪,在极速地射着弹雨。馒头山阵地上硝烟弥漫,战士们枪械的击声和咔咔的上弹声,就如雨点一般密集。
就在这一瞬间,孔天枢已经端起了他最熟悉的那支精准射手步枪。枪口一转,瞄准了远处那三个探路的蒙古尖兵。
这支队伍里,所有人必须全部射杀,不能让他们逃走一个。而那三个蒙古尖兵,却是最容易逃出生天的人!
微微一扣板机,孔天枢的肩膀被后坐力推了一把。在这一瞬间,他已经看到自己瞄准的那个蒙军射雕手脑袋向后一仰,额头上一股血雾瞬间迸出来。
之后他“咔嚓”一声,再次推弹上膛。一黄噔噔的蛋壳“叮”的落在了身旁。
等到他再次瞄准时,顺着步枪瞄准镜看去,就见剩下的那两名射雕手已经毫不犹豫的拨转马头,顺着南面的大路向前跑去!
正当孔天枢瞄准敌人的后背,再次扣动扳机时,跟枪声一起响起的,是他身旁极为熟悉的咳嗽声。
还好这是战斗已经打响了,不然就这么大的咳嗽声,下边的敌军非被惊动了不可!当孔天枢的第二枪打3出去时,他心里还在想着这件事。
随即在他的瞄准镜里,第二名蒙军射雕手后背的皮袄绽放出了一团血花。这位骑手随即向后一倒,从马上栽了下来。
他的整个身子都掉在了地上,可是一只马靴还套在马镫里,被那匹疾驰的战马拖在地上,烟尘滚滚的向前跑。
孔天枢从他中弹的位置上判断,这家伙绝对活不了了!
在一百米以内的距离上,被精准射手步枪命中胸腔。估计穿出去的弹孔会比茶杯口都粗,别说是人了,就算是一头健硕的骆驼都难以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