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少爷带着五百精兵,突然冲出城门杀向敌阵,对面的匪兵立刻就是措手不及。
刚刚在扬州城东门大开的时候,这些贼兵还以为是城里的官员,要出来投降呢!在他们过河之前,新领就曾经向这支渡河部队保证过,扬州城里的官兵无论如何也不敢出城迎战,让他们尽管放心。
甚至领还让他们带上了千余名四处掳掠而来的百姓,让他们在城下斩杀,说这样可以打击城内守军的士气。
等扬州守军害怕了,自然也就投降了,果然大领说得一点没错!他们这义军部队在渡河的时候还在胆战心惊,生怕自己这边立足未稳,城里的官兵就杀出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随后当他们在岸上列阵之时,逐渐的自己人越来越多,他们的胆气也是越来越足。
因为对面的扬州城里,根本就没派出一兵一卒出来阻挠。
这样一来他们也就越嚣张,肚子里的底气也有了,各种花样也就全都使了出来。
他们变着法地残杀百姓,向着城上大声谩骂,果然这扬州城里的守军从始至终,都没向他们这边放过一支箭。
直到城门打开,他们还吓了一跳。
没想到等了一会儿里面还没冲出人来,反而看城里犹犹豫豫的样子,似乎真的可能有官员出来投降!于是运河西岸的这三万反贼心里,越是欢欣鼓舞……随即他们就看到一支骑兵部队盔甲闪烁、铁骑如龙、从城里冲杀了出来!……在漫长的人类战争史中,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骑兵的运用都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
少数骑兵将大量步兵击溃的战例,在历史上差不多延续了千年之久。
一直到后来,随着更加先进的武器与战术的出现,步兵才渐渐有了对抗骑兵的办法,有的部队甚至能凭借对等的人数,扛住对方骑兵的冲击。
来自后世的沈渊当然知道,步兵打骑兵一直是个难题,后来步兵逐渐开始能对付骑兵的原因,实际上并不全是兵刃武器的改良,而是有其他的因素在这里面起了作用。
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战术问题,也就是说步兵对抗骑兵,是靠着排列好的严整阵型,还有对步兵的严酷训练。
另外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心理问题,当对面的高头大马成群结队的冲击而来之时,步兵能不能有充足的信心顶住……这才是步战骑的关键。
而对面这些反贼军队,他们甚至不配称作一支军队,更加谈不上战术和心理了。
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农民军都是这样,他们缺乏训练、没有纪律、更没有听指挥的概念。
所以农民军刚刚起义的时候,几万人被几百官军击溃的场面基本上是家常便饭。
这就是沈渊这次率军冲杀出城的原因之一,他知道自己只要有胆量杀出城去,能够坚决地杀透对方军阵,对面就是必败无疑!更何况王府还送来了铠甲兵刃,这些战马更是百里挑一,甚至沈渊他们这些排头兵,座下骑乘的全都是身高体重的大宛宝马!一出城门,沈渊就看到对面的军阵密密麻麻,就像是灰黄色的浪潮,密集得让人看起来头皮麻。
当他带领骑兵开始逐渐加速的时候,这时的骑兵队伍,渐渐形成了一个锋矢阵型!最前端是风倾野和赵原这样的力量型猛将,中间是沈渊麾下经过特殊训练的二十名特战队员。
然后是将近五十人的天元护卫队……这些全都是第一批挺身而出,加入沈渊队伍的自己人。
至于身后还有四百多人,却是大部分和铁枪赵原一样的大明军官和骑兵。
他们毕竟是军人,能够在扬州城几万部队里挺身而出的,基本上全都是意志坚韧、慷慨勇烈之辈。
当然其中也有些民间百姓,差不多都是些镖局里的武师,还有平日习练过武艺的江湖人。
这里面也有不少百姓挺身而出,结果出城作战的时候却现自己不会骑马,只好被那些会骑马的挤了下去。
甚至就连苏小棠和蓝姑娘这样的女子,也被练习过骑术的官兵替了下去……其实是这些人愤愤不平地把她们撵到了一边。
像是苏小棠这样的江湖侠盗,虽然武艺高超,但是在军阵上却未必能挥出多大的作用。
他们就像妙莲大师手中那把扶风剑一样,或许在江湖人的对决中极为出色,但是在长枪如林的战阵里,却很难挥出强劲的战斗力。
所以沈渊现在的骑兵阵型,可以说是尖端极其有力,后队的战斗力有多高,却是很难说得清……可是咱们沈渊根本就不管这些!等到他带领骑兵冲向敌阵的时候,冲出城门还不到三百米,就已经在飞驰中整理好了队形,然后瞬间就撞进了反贼的军阵之内!接敌之前的二三十米距离上,沈渊清楚地看到了迎面的贼兵军阵,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混乱!那些反贼部队啥时侯见过怒潮一般,冲击过来的骑兵?
越到眼前,这种压迫力就越是成倍地增加,到最后那滚滚铁骑简直就成了一面呼啸而来的铁墙!反贼没有受过抗压训练,也没有任何团队意识,这些匪兵见到危险扑面而来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赶紧保住自己的小命儿。
然后当其冲的反贼就开始推搡躲藏,他们有的向后跑,有的向着两翼分散,拼命想要躲开骑兵的冲击……就在这一刻,沈渊率领的铁骑迎头撞了上去!锋矢阵的尖端是沈渊本人,而在他的两侧一左一右,却是铁枪赵原和大铁棍子风倾野!沈渊手里的长枪向前伸出,眼看就要刺入当先一名反贼的前胸,忽然间这个人的上半身,就爆开了一团血雾……他整个人的上半截,被风倾野的大铁棍子一棒就击碎了!如今的赵原和风倾野,两人舞开了手中的兵刃,铁枪铁棍带起的恶风呜呜作响,铁蹄所至、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