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惊雷号布雷艇上,突然蹿上甲板的一群海盗,立刻就引了一场混乱。
舰长赵明把打空了两子弹的短火枪塞回枪套,此时的他和舰上的船员,已经被海盗逼得连连后退。
当他一路退向船,眼前的一切立刻清晰的映入眼底……这些海盗的人数,足有百人以上!海盗们一上船来就毫不犹豫的四处砍杀冲击,即便是遇到了船员的抵抗,也没有迟疑和后退,显然他们不但是一群穷凶恶极之辈,而且还早就做好了血战的准备
。
并且他们的战术非常直接有效,先是把几个手里提着马灯的海军战士一一打倒,甲板上的灯光正在渐渐暗淡下来,马上就要陷于黑暗之中!
看来海盗们是想借着黑暗的掩护,强行夺取惊雷号!
……
在这一刻情形万分危急,赵明舰长飞快地判断着形势,每过一分每一秒都代表着生命的流逝!
船上的重火力不能向内射,因为船舱里装载着二百吨以上的水雷。
这些水雷一旦爆炸,后果绝对是灾难性的,不但会造成整船人全员覆没,而且对明天的战局也是影响巨大。
而这一刻,全船的战士们虽然手里还有不少火枪,但却没有办法放开手脚射击……就是因为船上的形势。这些火枪大多数都是霰弹枪,要是开枪轰击敌人,很有可能造成不分敌我的伤亡。所以他们也只能手里拿着霰弹枪抵挡,或者是用军刀和上船的海盗用冷兵器砍
杀。
看到这个情景,赵明舰长狠狠地咬紧了牙关,他毫不犹豫的让人敲响了船钟!
……
随着赵明舰长的手势,船钟被密集敲响,布雷舰甲板上所有的远征军战士听到船钟敲响的那一刻,全都在急速后退。
此刻,在战士的脑海中,下意识地反应出一个词……疯狂时刻!
“疯狂时刻”是一种战术的名字,舰上的战士每人都经过这种战术的演练,对于船钟出的信号,他们也再熟悉不过了。
这是统帅沈渊为他们制定的战术,专门用来应对紧急状况的。
按照演习时的经验,一旦船舰生在夜间或者浓雾中,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遭遇敌人摸上甲板。在连续短促的敲响传中之后,钟声一停就进入疯狂时刻。
在这之前,所有船员都要尽量寻找掩体和可以遮蔽身体的位置,然后握紧武器进入静默,一动都不许动。
在这种情况下,甲板上仍旧在到处走动的,就全都是敌方的人员。
不管是听到脚步声或者是现人影,甲板上只要是任何移动的物体,全都会遭到远征军战士毫不犹豫地射击!
你别管他身上穿的什么衣服或者长什么样,在进入疯狂之时刻后谁动打谁……这就是疯狂时刻!
随着船钟的声音突然停下来,整条舰上打斗的声响一下子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零星响起的枪声,和接连不断的海盗惨叫声。
哪怕是刚才受伤倒地的海军水手都知道,在疯狂时刻到来之际,伤势再痛也绝对不能动,而那些海盗却根本没搞清楚怎么回事。
海盗随即就在黑暗的转板上,摸索前进的行动中被纷纷击中。沈渊在舰队战士中传授的这种战术,一下子就让战局得以逆转!
……
实际上这种战术,是来自于沈渊前世的太平洋战争时期,在美军攻占太平洋诸岛时,惨烈的战斗中明的。
当时的日寇在重火力和武器方面都相差甚远,所能依仗的只有夜战和近战,所以夜间起突袭就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而美军经常吃亏之后,逐渐也总结出了这样一套战术,用来对付夜间突袭的日寇,果然收获了极大的战果。
沈渊把这种作战方式教给自己的海军部队,实际上就是为了应对今天这样的情况,在这一刻,这种“疯狂时刻”战术终于取得了关键的作用。
而这时的赵明舰长,心里却是火急火燎……因为他刚刚已经看到有一大批海盗,冲进了船身舯部的指挥舱。
赵明身为舰长心里清楚得很,这些海盗中间有人会说大明话,而且还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情报员才掌握的联络暗号。
也就是说,他们很有可能也会开蒸汽船……而且蒸汽船的基本操作原理和帆船差不多,甚至船舵都是一样的,不需要多高的智慧就能看出如何转向。
更何况,那些海盗要是冲进武器舱怎么办?一旦他们摆弄水雷时出了事故,那可就是一场灾难性的连环爆炸!
可现在甲板上的海盗还没有肃清,在疯狂时刻里,没人能在黑暗里接近指挥舱!
正在赵明急得直咬牙时……忽然他就觉得自己后腰的枪套上一动。
当他伸手向自己的后腰上一摸,就摸到了一个空空如也的枪套……那里面插着的一支信号枪不见了!
这一下把他吓得亡魂皆冒,按理说船上的战士都是他的手下,谁有胆子干这样的事?
所以这一定是敌人了……正当赵明只觉得后脑勺上的头炸,下意识地想要回身攻击……却被人一下托住了手肘。
就这一下,立刻让他觉得自己的手肘,就像触到了火炭一样,半个身子都是一片酥麻。
随即他就听到“砰”的一声,一颗红色的信号弹腾空而起,瞬间射向了天上!
甲板上瞬间被红色的微光照耀,一时之间枪声又密集起来。而借着这一点点光芒,当赵明回头看去,却看到了一张异常熟悉的脸。
……刘启明!
他是统帅身边的护卫,武功极强的一位高手,甚至和统帅都是兄弟相称,因此他的忠诚是绝对没问题的。这一下,赵明舰长立刻长长地松了口气。
而这时的刘启明却皱着眉,向着周围甲板上的形势看了一眼。“刚才我射出的信号弹,可以让舰队立刻派来援兵。”刘启明淡淡的向着赵明舰长说道:“你刚才做的紧急处置不错,可是怎么会让敌人摸上惊雷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