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忠手下的士兵将粮食带回陇西时,城中一片欢腾。
青烟袅袅升起,整个陇西城的上空重新飘起米的清香味。
陇西城中的百姓终于分到长达一两个月以来的第一碗粥。
不少人接过粥碗,端着碗嚎啕大哭。
候传庭站在粥棚边上,默默地看着神态各异的百姓,心中悄然松了口气。
随着朝廷粮食的到来,陇西的危局解开了!
当天晚上,候传庭率领陇西官衙,对新来的商队、官员、学生们表达了一番感谢!
相比于朝廷官员,候传庭对几个从京城中过来的商人更感兴趣。
如今快要入秋,今年的陇西注定颗粒无收。
陇西的百姓们固然可以依靠朝廷下放的救济粮熬过今年。
等明年春天将种子种在地里,百姓的心中有了期盼,日子怎么也能维持下去。
亲眼目睹了陇西百姓经历的两次苦难,候传庭知道,陇西的百姓过得太苦了!
这样的苦日子要一直等到明年秋天,能收获第一茬庄稼的时候,才会有所改变。
看到这些忙碌的商人后,候传庭心中有一个别样的想法。
想要快速重建陇西的社会秩序,最简单快捷的办法就是
让百姓有饭吃,有房子住,有活干!
如果能吸引拥有大笔钱财的商人们来到陇西,实现这个计划就容易得多。
在同官员们简单地讲了几句后,候传庭邀请了苏家商队的管事潘宇与其他几家商队的主事到了另一间房屋中。
“不知诸位家中有涉及药材生意的吗?”
潘宇几人对视一眼,不知道候传庭葫芦中卖的什么药。
能供自家的商队来到陇西,几人背后的商家实力都算丰厚,对药材生意有所涉及的商家不在少数。
“陇西虽然穷了点,但野外有不少的野生药材,不知几位对这些药材有兴趣吗?”
话说到这个份上,众人隐隐明白了候传庭的打算。
潘宇询问道:“不知道侯大人打算让我们怎么做?”
既然来到陇西,众人最要紧的打算自然是拉近与朝廷的关系。
只要候传庭提出的条件不让他们太亏,他们都愿意认真考虑一番。
“如果诸位愿意雇佣陇西当地的百姓去搜寻药材,老夫可以做主,免除诸位今年在陇西的商税,向朝廷奏报各位的功劳。”
陇西本地盛产党参、黄芪等一系列药材。
如果不上税,倒是有赚头。
眼见众人有所意动,候传庭紧接着说出了第二个条件。
“现在陇西的状况诸位都看到眼中,本官希望大家给出的工钱稍微高一些。”
几个商人的脸上涌现出一抹迟疑。
候传庭继续补充道:“作为补偿,各位若需要在陇西建立仓库,本官可以直接给你们划一块地方。”
“诸位家中的产业,若想要在陇西开设店铺,本官同样可以给你们划出地方来,免除今年的商税。”
大秦是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商税的比例不高。
条件尽管丰厚,却不能让管事们下定决心。
“诸位在陇西需要官府处理的事情,都会有专人去负责或直接将事情呈递给老夫,如何?”
商人在大秦的地位向来不高,商人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与各地的官府打交道。
“侯大人此言当真?”
候传庭毫不迟疑地点头:“若你们在陇西雇佣的人手多,本官可以做主,免你们明年春夏季的商税。”
发生灾荒后,最难熬的冬天和明年春天。
只要熬到夏天,经历诸多灾难的百姓们会自己想办法存活下去。
“既然侯大人已经将条件开到这个份上,苏氏商行愿意派
人来陇西。”
其余几个商家接连跟着表态。
“既如此,本官就恭候各家的商队再次前来。”
将度过秋冬的事情定下来后,候传庭转身回到官衙。
十几个幕僚已经在等候传庭。
“大人,下官问过了,这是朝廷送来的第一批粮食,第二批粮食至少还需十来天才能到达陇西。”
这批粮食的数量相比起陇西庞大的灾民来说有几分捉襟见肘。
“每天施粥两次,够支撑到第二批粮食过来吗?”
几个幕僚写写算算,好一会后,才给候传庭一个肯定的答复。
“如果每天两次粥,足够支撑半个月。”
候传庭点了点头:“那就每天施粥两次,尽快把施粥的时间定下来。”
将施粥的事情确定下来后,紧接着需要讨论的是如何使用朝廷派过来的人手。
官衙中的灯火亮了足足一个晚上。
第二天早上李敏等人起来的时候,每个人都收到了一张纸条。
纸条上详细地写明了陇西需要他们去做什么,他们的同伴是谁,负责哪片区域。
他们本就是朝廷派来帮助陇西恢复秩序的。
候传庭作为陇西的地位最高的官员,极为了解陇西的
民情,众人只需执行他的安排即可。
第二天去施粥的时候,候传庭提出对流民的要求。
一个是配合左文忠手中的军队,将城中的尸首全部掩埋焚烧。
如今快要秋季,天气依旧炎热,若放任尸体不管,很容易出现瘟疫。
第二个要求则要流民们配合在大街小巷中的巡街官员、书生,将户口等一系列的信息全部登记下来。
眼见能喝粥,有活下去的希望,做两件微不足道的事,自然没有人反对。
事情安排妥当,陇西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
两天的时间过去,以李敏为首的官员、学生已经适应了自己的任务。
每天在大街小巷中登记流民的各种信息,忙着调节流民间的矛盾。
各种各样的谣言在陇西大地上满天飞。
有人说侯大人调查户籍是要将他们送回去,有人说是要将陇西城中无主的房屋都给分了。
经历了这次灾荒后,陇西流民们对候传庭的好感激增。
连带着对这些游走在大街小巷中的官员也很信任,大部分的流民自然不会选择相信这样的消息。
对现在的他们来说,喝惯了稀粥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上一顿饱饭。